新闻中心
厦门老字号协会
电话:0592-5150302
传真:0592-5150302
联系人:黄毅苹
邮箱:xmlzh123@163.com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118号振兴大厦裙楼1楼
网址:www.xmlzh.com.cn
【文艺星座】传承精湛技艺 弘扬石艺文化——记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惠和石雕影雕代表性传承人李雅华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文艺星座】传承精湛技艺 弘扬石艺文化——记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惠和石雕影雕代表性传承人李雅华
* 来源 : * 作者 : xmlzh * 发表时间 : 2015-02-09 * 浏览 : 103

李雅华传授影雕技艺

传承精湛技艺  弘扬石艺文化
——记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惠和石雕影雕代表性传承人李雅华
黄念旭
  2012年6月9日,在厦门市第七个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现场,市领导将第四批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惠和石雕(惠和影雕)保护单位牌匾授予厦门惠和集团总经理李雅华。作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李雅华深感这牌匾的份量。几十年来,为传承和创新石雕影雕技艺,走出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路并将其提升到新的文化创意领域,李雅华和她团队的工艺匠师们,经历了不懈的钻研努力与艰苦的拼搏开拓。
  李雅华出生在福建惠安东坑一个石雕工艺世家。她的父亲李走生是当地技艺高超的民间石雕艺人,人称“石头李”。李走生不仅掌握石雕工艺的绝大部分技艺,更以精雕神像和繁复的镂雕工艺见长,由他雕琢出来的各式人物栩栩如生,故事场景活灵活现。李雅华从小深受父亲影响,耳濡目染中与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长期以来石雕艺术都是“传男不传女”,所以起初李走生也一直没有传授技艺给李雅华的想法。聪明倔强的李雅华就混在小石匠堆里偷偷学艺,每次被发现后会被父亲赶走,可她仍千方百计找机会学习石雕技艺。李雅华说:“我从小喜欢在石头堆里转来转去,喜欢听老艺人讲石头的传说,喜欢听父亲手中敲打出单调、富有节奏的音乐。”在她一再坚持和努力下,父亲终于破天荒地将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绝活”传授给了李雅华。于是,在石头堆里,十几岁的李雅华拿着钢凿,以她对石雕、影雕特有的灵性、悟性和韧性认真地学习技艺。在创业初期,请不起专职司机,李雅华买了一部旧货车,自己到石场拉石头,每天来回运石头,累得筋疲力尽。有时开车很困,就赶紧到路边找个僻静的地方,睡上一会儿再继续赶路;没有像样的厂房,她自己搭盖简易工棚,白天干活在工棚,晚上睡觉也在工棚,过着艰苦的日子。那段时间,她经常骑着摩托车来来往往穿梭在工场和客户之间寻找活计。为拓展石雕业务,她只身跑到四川和西藏交界的宝兴县研究汉白玉方料,学习西南派雕刻艺术;为博采众长,她到河北、山东等地观摩,了解北派雕刻艺术。影雕俗称“黑白针”,也是闽南人讲的“绣石头”,它是在一块经过八十度以上水磨抛光的黑胆石上,用一把重约两斤的合金钢针,敲打出疏密,精细、深浅不同的点,形成一幅逼真的画面,一幅一般需要一到两亿个点。石雕影雕是个纯手工艺活,是需要吃苦的。一件好的石雕影雕作品后面是粉尘和噪音。李雅华以惠安女特有的勤奋耐劳、坚忍不拔的秉性,很快熟练地掌握了石雕、影雕技艺。在她执著坚强的努力下,惠和石雕的题材也突破了当年的范围,从墓碑、庙宇石雕的制作,拓展到城市广场,小区庭院的工艺设计制作;从传统的龙柱神像雕刻发展到城市形象雕刻、艺术雕刻等高品质的石艺雕塑。在创业的道路上,李雅华凭借着天生的艺术功力和审美判断、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创新的意识,引领着传统石雕行业不断地开创无限的发展可能。她请来北方石雕艺人来厦门,为自己的石艺城加工石雕产品;她招聘专业美术人才,把观音、狮子等传统石雕作品缩小,作为方便携带的旅游纪念品。她和艺术家们合作,把石雕放大,发展成抽象写意的大型城市景观雕塑和园林作品,让惠和石雕从传统工艺品变成富有现代气息的艺术品,目前厦门街头大部分的城市雕塑都出自于惠和。长期的实践和磨练,李雅华从传承父辈留下的石雕技艺中走向发展创新,她率领惠和从各个方面对传统石雕工艺进行了创新运用和创意融合。比如从大件雕塑到小件工艺品:从黑白到彩色;从纯粹的建筑装饰、发展到明星、卡通、肖像等内容创新;在功能上也实现了多样化,产品包括万年历、车挂、文房四宝等。如今,惠和产品包括了惠和影雕、寿山石雕、九龙壁雕等石雕产品,石桌、石椅、灯笼等石材制品。惠和石雕在北京、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设立了多家销售展示中心,不仅承接了大量的国内艺术石雕、石材工程,产品还远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部分欧美国家。李雅华与石头打了几十年的交道,她也成功地从一位石匠的女儿成长为一位女石雕传人,又从一位女石雕传人成为一位石雕企业艺术家。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李雅华和她创办的厦门惠和集团融合传统石雕技艺和现代新元素,使现代建筑城市景观、文化旅游焕发新的艺术风采,走出一条特色文化产业之路,让石雕工艺老调谱出了石文化产业新曲。作为文化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形式,围绕做大做强、做精做特石雕产业,惠和集团致力于石文化创意和文化旅游的结合,首创“石文化”深度游。2008年,惠和集团在忠仑公园创建了惠和石文化园,于首届海峡两岸文博会正式开门迎客,并连续担纲文博会的分会场。惠和石文化园占地面积一万二千平方米,设有名人石雕艺术长廊、石雕博物馆、雅石和奇石精品展览馆,主题石雕广场、石雕创作基地、传统石雕区、日式和欧式石雕区、艺术交流休闲中心、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是一个集石雕艺术展示、艺术创作、文化交流、旅游休闲和教育学习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也是将闽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深度综合的、全国唯一的体验石文化旅游的主题园。作为惠和石文化园的掌门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雅华希望以这个园区作为窗口和平台,提升整个闽南地区石文化产业的档次,同时也让百姓了解中华五千年的石文化。在这里既有观赏价值的是文化产业,又有鲜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项目,有生动活泼的惠安女表演,还可以让观赏者亲手学做影雕,体验美妙的石文化之旅,感受闽南石文化的魅力。“厚重、结实,又兼具美感、灵性”的石头之语,已不再只是石匠和藏石爱好者才能触及到的艺术,而是游客和观赏者亲自感受的一种体验了。现在的惠和石文化园向市民免费开放,每年接待访客量达二十万多人次。尤其是春秋季节,该园成为各学校青少年科普学习园地,为厦门市民了解闽南石文化,学习“非遗”知识提供了平台。目前惠和石文化园已是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科普教育基础以及厦门市第一批重点文化企业,海峡两岸石文化研究基地、旅游知名品牌。今年9月24日,第三届厦门市十大优秀科普教育基地表彰大会在惠和石文化园举行,惠和石文化园等十家单位荣获优秀科普教育基地称号;10月,“惠和”入选由厦门市商务局、厦门市商业联合会等主办的“厦门老字号”单位评选,可谓双喜临门。
  李雅华继承着祖父辈留下的技艺,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刻苦努力,不断地传承发展惠安石雕、影雕工艺,事业也越做越大,迈向成功。她悉心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艰苦创业,弘扬石文化的事迹被社会熟知,许多新闻媒体纷纷前来采访,厦门日报、厦门卫视、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等多次报道了她和惠和石雕影雕文化。她曾荣获“全国乡村青年民间工艺能手”、“福建省十佳创业标兵”、“福建省青年民间工艺大师”等荣誉称号,担任厦门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厦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厦门中华儿女荣誉董事会董事等职务。李雅华在带领惠和人努力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参与社会各项公益事业,多次捐款、捐物给社会和慈善事业,并在同安捐建希望小学,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热心传播闽南文化。
  9月,惠和石雕、影雕手工技艺还代表厦门市参加了国家文化部在山东省枣庄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捧回了参展奖和传承人奖。在展会上,精美的影雕作品孔子画像和福建惠安女造型等受到了观展领导、专家和市民的赞赏,与现场表演的惠安女拍照合影留念的人络绎不绝,人们赞叹惠安影雕的高超技艺,为惠安石雕影雕手工技艺这富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折服。对于惠安石雕影雕工艺今后的传承与发展,李雅华始终信心满满,因为她的身心与“传承精湛技艺,弘扬石艺文化”已经紧紧连成一体了!


这里已调用系统的信息评论模块,无需修改!
这里已调用系统的评论列表模块,无需修改!